第1337章 染色料-《鉴宝狂少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籽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,自然受沁,在质地松软的地方就会沁上颜色,趁着有裂的地方就深入肌理。”
    “皮壳上颜色由深变浅,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,这种颜色分布是大自然造成的,很难伪造,可以这种皮色分布来鉴定真假籽料。”
    “而且这种皮色很自然,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,招人喜爱。”
    “其次,和田籽料的皮色具有层次感。”
    “这是因为籽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,受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、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影响。”
    “这种分阶段的影响,导致颜色是有层次地沁入玉内,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,且呈渐变过渡状。”
    “另外,籽料皮色是全包裹、微透明。”
    “和田玉的成因造成了其外形呈浑圆状并具有厚薄不一的皮壳,颜色常有枣红皮、秋梨皮等。”
    “浑圆状的仔料,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。”
    “皮呈微透明,像油脂一样光泽柔润。”
    “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醒目的特征。”
    “什么特征?”陈香问道。
    “出汗!”
    “出汗?”
    “石头也会出汗?”
    “不,不是石头本身出汗。”
    “而是籽料皮壳有无数类似于毛孔的细小缝隙。”
    “汗手的人握住料子两三分钟,手心上的水气会被皮壳吸收。”
    “等把手拿开,皮壳表面会有些湿润,颜色也更重一些。”
    “这就是所谓的出汗。”
    “当然,这种方法仅限于汗手。”
    “你是干手,你是体会不到了。”陆飞说道。
    “亲哥!”
    “你对陈香姐的手好了解啊!”
    “还了解什么?”
    “跟大家讲讲呗?”
    “滚!”
    陆飞和陈香异口同声喝到。
    “哦,好的!”
    “哈哈哈.......”
    笑过之后,白子睿问道。
    “那是不是大块儿的石头就一定不是籽料?”
    “当然不是!”
    “早在新石器时代,昆仑山下的先祖们就发现了玉。”
    “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满清结束,和田玉被称之为皇家之玉,普通老百姓严禁开采。”
    “如有违抗掉头之罪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