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章 亚圣(八千字大章)-《周天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魏惠王呵呵道:“看来你也很怕孟子舆啊!”
    姬定问道:“依大王之意,如何才算教训?”
    魏惠王道:“这很简单,只要你能够将他说得哑口无言,那就算你赢。”
    姬定笑道:“如果那孟子舆能够将我说得哑口无言,我立刻就去上吊自杀,但凡是人嘴里说出来的话,那就不可能无懈可击,唯有那些思维迟钝之人,才会被说得哑口无言。”
    魏惠王阴沉着脸,你小子又是讽刺寡人吗?
    显然他是误会了,姬定还真不是讽刺他,这文无第一,文学方面,思想方面,谁不能侃侃而谈,年年高考,讨论最多得不就是作文么。
    只有谈论作文的时候,人人都是高手。
    孟子舆要是活在那个互联网时代,只要他敢发微博,绝逼能够被一群网名怼得吐血身亡。
    实在不行,还有一句cnmb!
    魏惠王哼道:“你这是挑毛拣刺,寡人又不是让你说得他连话都不敢说。”
    姬定道:“非也,非也,只因有例在先,若不说清楚这规矩,到时大王亦可赖账。”
    魏惠王一张老脸顿时给憋成了猪肝色。
    哑口无言!
    姬定稍一沉吟,道:“大王之所以生气,是不是孟老先生经常指责大王的治国之道。”
    “何止是指责啊!”魏惠王鼻子微微发酸,话一出口,他便反应过来,道:“你说这个作甚。”
    姬定道:“我可以帮大王这个忙,让孟老先生体谅大王的心中的难处。”
    魏惠王大惊,道:“当真?”
    姬定点点头,道:“但是大王也得答应我一个条件。”
    魏惠王道:“寡人知道,放卫国一马。”
    姬定道:“这是上回的赌注,而上回我已经赢了,这回我希望魏王确保姜大司马能够无恙回到濮阳。”
    魏惠王问道:“就这?”
    姬定点点头道:“就这。”
    “一言为定。”魏惠王道:“这回寡人绝对说话算数。”说到这里,他突然意识到说漏嘴了,道:“上回寡人也作数。”
    但他只是说作数,并没有说作什么数。
    姬定也不与他计较,道:“但毕竟对方可是孟老先生,故此这还需要大王您配合一下。”
    “配合?”
    魏惠王瞅着姬定。
    ......
    亚圣如今已是不惑之年,经过多年的磨练,他已经架构出自己一套完整的政治理念,当然,跟后面的孟之学,还是有很大的区别。
    他继承孔子的事业,开始周游列国,阐述自己的政治理念,但这回来大梁,只是为了见一见老友,他目前主要是在齐国活动。这魏惠王这人非常爱才,知道孟子舆来了,赶紧召见。
    结果可想而知,被孟子狠狠批评了一番。
    但话说回来,能够被孟子批评,那也真是福气。
    要知道魏惠王平时还不太请得动孟子。
    今日孟子听闻魏惠王要介绍一个儒学大家给他认识,这心中好奇,他心中的儒学大家,也就那几个,不需要魏惠王做中介人啊!
    来到王宫,正沿着殿外的廊道走向殿门时,忽听里面有人对话。
    “孟先生那可真是大学问家,待会先生来了,你可得小心谨慎一些,可莫要得罪了孟先生,否则的话,寡人可也帮不了你啊。”
    说话的显然是魏惠王。
    又听得一个稍显稚嫩的声音,“大王这话,我可不爱听,孟先生之才,我自然知晓,但是吾之才,亦非孟老先生可比的。”
    “此话怎讲?”
    “大王若能够得孟老先生指点,那可是莫大荣幸,大王该当虚心闻教,但是大王切不可重用孟老先生,此人只可听之,但不可用之。”
    孟子那真是个暴脾气,性子也比较直,偷听这种事,也不是他的作风,听到这话,直接就走了进去。
    那门口的阉人都来不及通报。
    入得殿内,孟子吃得一惊,殿中就两人,一个魏惠王,一个半大的汉子,难道方才口出妄言的竟是这个半大的孩子。
    这...!
    这要跟个小娃计较吗?
    孟子心里也在犯嘀咕。
    “是孟先生来了。”
    魏惠王赶紧俯身,行以揖礼。
    孟子拱手回得一礼。
    “先生请坐。”
    待孟子坐下之后,魏惠王便向他介绍道:“这位乃是来自濮阳周济,周先生。”
    周济?孟子暗自皱了下眉头,这好似在哪听过。
    魏惠王又补充道:“正是这位周先生在那濮阳推行仁政治国。”
    孟子恍然大悟,不禁打量着姬定,心中有些郁闷,第一个说服君主仁政治国的,竟然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。
    这真是......!
    很沮丧啊!
    姬定拱手一礼,恭恭敬敬道:“周济见过孟老先生。”
    孟子点点头,旋即就直接问道:“适才我走在廊道时,听闻二位正在议论我。”
    魏惠王与姬定尴尬地相视一眼。
    孟子道:“背后才敢言人是非,乃小人也。”
    魏惠王忙道:“先生莫要误会,寡人可没有说先生的是非,是...是...。”
    手悄悄指着姬定。
    是他!
    是他说得。
    跟寡人没有关系。
    姬定点点头道:“不错,晚辈方才建议大王可听先生之言,但不可用先生之人。”
    孟子问道:“此话怎讲?”
    姬定道:“先生之言,可谓是治世之宝典,但拜先生为相邦,就只有两个结果,要么先生失败,要么国必亡矣。”
    国必亡矣?孟子心中大怒,你这话说得,我今后还出去就业吗。但他也不是那种不讲理之人,恰恰相反,他是很讲理的人,问道:“这是为何?”
    开始了!
    魏惠王吃着早就准备好的点心,摆出一副看戏的架势。
    姬定沉吟少许,问道:“敢问老先生,假如有一条河流决堤,若不派一人去堵住这个缺口,这洪水将会泛滥至整个村庄,牵连到上百条人命,先生会如何做?”
    说完他又补充一句道:“假设只能用人去堵,先生可别说用牛、猪去堵。”
    孟子听得哈哈一笑,道:“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我若是其中一个村民,那我必上前去,但若我肩负着村民逃生之重任,那我亦会选出一人去堵住缺口。”
    魏惠王点点头,又瞧向姬定,只见其笑而不语。
    孟子问道:“难道我说的不对吗?”
    姬定道:“若是老先生作为一个先生,这么说自然没错,但如果老先生作为一个相邦,这么说,那就是大错特错。”
    孟子问道:“此话怎讲?”
    姬定笑道:“如果让管仲、商鞅来,他们会选出十人去堵住那个缺口。”
    魏惠王纳闷道:“不是说一人就可以堵住吗?”
    孟子稍稍一怔,又打量下姬定。
    第(2/3)页